臺海網2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實習生 王君)廈門一些低效利用的工業(倉儲)用地、商業辦公存量房產,可以靈活變身,改造為學校、醫院、租賃房等民生項目啦!
昨日,廈門市資源和規劃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廈門近日出臺三項用地改造政策進行解讀。據悉,政策的出臺打通了存量建設用地轉換途徑、引導土地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也更加注重民生優先,有助于補齊民生短板、擴大租賃住房來源。
工業(倉儲)用地鼓勵建學校、醫院
廈門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影響其轉型發展的主要瓶頸。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低效工業(倉儲)用地、商業辦公存量房產,亟須改造升級、盤活利用。
為了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新的政策明確,位于改造政策區內的工業(倉儲)用地,可采取土地用途變更或建筑功能臨時變更的方式,按市政府明確的規劃用途進行改造,但不得改造為商品住宅項目。
廈門還劃定了改造政策區范圍,其中,位于軟件研發園區、文創園區的可分別改造為軟件研發、文創類項目,位于市政府劃定的可改造為商業等用途的片區的,可以改造為市政府確定用途的項目。位于改造政策區外的零星工業(倉儲)用地,可改造為教育、醫療、養老托幼、體育4類補民生短板項目。
改造方式分為土地用途變更、建筑物功能臨時變更兩種。其中,土地用途變更項目允許對原有建筑物部分或全部拆除重建,拆除重建項目可與周邊國有未出讓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難以獨立開發的零星土地一并改造。建筑物功能臨時變更,則不得改變原建筑結構,不得拆除重建,臨時變更有效期為5年。
商業、辦公用地可變更為租賃住房
而商業辦公用地,可采取土地用途變更的方式變更為商業、辦公、餐飲、娛樂、其他商服等經營性用途,或教育、科研、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類用途。或者,以建筑功能臨時變更的方式變更為省級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門發布的相關產業用地政策規定的體育、養老、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項目等的產業、行業,以及市政府確定的補民生短板項目和引導類產業項目。
也可以變更為租賃住房項目,不過要求更加嚴格,僅適用于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商業、辦公用途的項目。變更后的租賃住房應當具備良好的衛生、通風和采光等居住條件,符合生態環境、衛生部門的專業要求。
為了保障安全,批準變更后,還應按資源規劃、建設、生態環境、人防等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相關審批手續。也要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對項目變更后是否符合新用途的建筑結構、消防安全的有關規范進行確認。涉及新建、改建、擴建的,須按規定進行竣工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