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生成績單
整體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6384.02億元,比上年增長5.7%第一產業增加值28.89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519.84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835.29億元,增長5.5%
財政收支
財政總收入135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2.0%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民生支出比重占69.3%
物價水平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增長2.5%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5.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基本控制在目標線以內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萬元,比上年增長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萬元,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萬元,增長7.3%。
消費品市場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6%限上網絡零售額483.32億元增長22.5%餐飲業企業全年實現線上餐費收入16.1億元,增長5.85倍
進出口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6915.77億元,增長7.8%全市新設外資企業987個實際使用外資166.05億元,增長23.8%香港對廈投資比重最高,占68.6%,增長36.8%
臺海網1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2020年廈門經濟運行情況如何?昨日上午,廈門市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給出了答案:過去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廈門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84.02億元,比上年增長5.7%。
發布會上,廈門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市統計局總統計師李薇接受媒體提問,并對2020年廈門經濟運行情況做了詳盡解讀。
經濟運行“快”“好”“新”
發布會上,廈門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用“快”“好”“新”三個字,評價2020年廈門全年經濟運行情況。“快”在速度上。GDP速度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增長3.1%,在全省中提速最快;全年增長5.7%,連續兩年保持副省級城市第一位,位居全省第二位。主要指標增速全省領先。13項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前三,其中社零、實際外資等5項指標增速居首位。
“好”在質量上。廈門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積,創造出全省14.5%的GDP、26.2%的財政收入和近50%的外貿進出口。土地產出率3.76億元/平方公里,每度電創造GDP21.90元,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這些指標在全省以及全國大中城市保持前列。
政府和企業均實現創收。在支持抗疫、企業減負近400億元情況下,財政總收入、地方級收入仍實現增長,分別增長1.7%和2.0%;企業生產效益回升好轉,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8.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9.8個百分點。“新”在結構上。數字經濟活力強,限上網絡零售增長2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億元以上網絡零售企業51家,增加14家;網上點餐廣受歡迎,網絡餐費收入增長3.7倍;直播經濟迅猛發展,全年直播達16.3萬場。高技術產業韌性足,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9.8%,增長8.9%,高于規上工業增幅2.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4%,高于全市固投增幅10.6個百分點。其中,醫藥類生產和投資增速較快,分別增長43.4%和38.1%。“三高”企業后勁大。全市“三高”倍增企業304家,完成計劃的121.6%。全年增速超20%的“三高”四上企業,工業295家、服務業90家、批零業17家,為經濟持續回升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