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如
中部地區某鄉鎮在入戶調查時,檢查組問村民“每周能吃幾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須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過……
最近一期的《半月談》報道,不少基層干部吐槽迎檢時會碰到一些教條主義的考核方式和檢查細則,為此他們要費盡心思琢磨上級心目中的“標準答案”。
無論檢查還是調查研究,當然都值得提倡。但是,調查得強調實事求是,檢查不可做假。進村入戶本該聽百姓說一點真實情況、真實想法,以作為自己工作計劃的依據。不過《半月談》披露的調查趣聞,還真讓人有點哭笑不得。本來,“每周能吃幾次肉”的調查題,每一位被調查人根據各自情況都會有不同答案,為何非要千人一律地按“標準答案”答稱“想吃就吃”才算通過?有道是:“標準答案”費琢磨,領導喜好難捉摸;調查研究演假戲,群眾真話沒法說。
其實,若真必須按“標準答案”的要求回答,那么,干部根本無須跑腿下基層,盡管坐在城里的辦公大樓里,逐條逐句地照抄“標準答案”,敷衍成文也就是了。這樣既能炮制出“標準”的調研報告,讓領導們也在紙面上天天欣賞“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基層美景,既輕松又“標準”,又何苦邁開雙腿下鄉去累人又累己。